首页
>
人物列表
>
现代人物
明道德,男,汉族,1966年生,商南县试马镇毛河村人,商洛市道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。2017年以来,连续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,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探索,凭着一股敢闯敢试的拼劲,逐步成长为远近有名的粮油保供先锋。
明道德出身农家,老家的一草一木对他都来说都饱含情感。高中毕业后,他满怀信心的回到老家,想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对农业的热爱来改变这个产业落后的村庄,通过长时间的农业技术积累,他想改变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面貌,农业机械的运用无疑是他未来发展的方向,也是改变传统农业焕发生机的契机,同时还能为当地百姓生活经济条件改善作出贡献。
自此,明道德开启了他的农业机械现代化之路,多年的社会磨砺,他深知“没文化真可怕”,无论平时多忙多累,他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学习农业机械运用及农作物种植专业知识,不断提升个人素质。同时在创业之余积极参加省、市、县举办的各类产业发展培训班。
“我能有今天的成绩,得益于连续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、农业产业培训、农机驾驶培训,通过培训,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、经营理念、农产品销售等知识,还开阔了眼界,打开了思路,走出去观摩更是长了许多见识。”明道德表示,从事农业产业种植、农机驾驶8年,“不懂就请教农业局专家,有培训班就上。”凭着这一股爱学敢干的“闯劲”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将一台台农业机械的性能了如指掌,让“冷机器”成为“惠民机”,自己也由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,带领一批想学、敢干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。
经过高素质农民培训,明道德不仅成立了商洛市道德农机专业合作社,还在2023年成立了商南县农丰粮油生产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合作社采取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建立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,为种植户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“一条龙式”服务。
坐在轮椅上的毛河村村民杨凤菊激动的说:“自从得了半身不遂后,没法操持家里的几亩地,娃娃们外出挣钱去了,这几年就是明总给我们收的麦子,这不今年又免费给我们翻了地。”像这样的说法在毛河村留守老人、劳力差的人家已经是常态化的现象了。
在维修拖拉机的明杰开心的说:“前几年没有技术一直在外面厂里打工,父母年纪大了,回来又没有个手艺挣不到钱,明总就手把手教会了我开农用拖拉机、微耕机,现在不仅能挣到钱了,还能照顾家里。”明道德常说:“发展农业种植只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不行,不懂种植管理技术、不用现代化种植模式产量可上不去。谁要是愿意跟我一起学农机驾驶分文不收。”在毛河村民的眼里,明道德是一个无私大方的人。
目前,明道德的合作社已经被商洛市农业农村局认定为市级田间学校,现已组织农机手培训5场,培训300余人。明道德把自己学习、摸索出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农户,为他们提供学习实践场地,为通过考试取得驾驶证书的学员提供就业机会,带动更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走上机械化生产之路。悄然间,明道德从一个农机驾驶、农业种植的学生转变成为专家老师。
如今,明道德的合作社已购买农业机械57台(套),流转土地面积400余亩,明道德也成为商洛市有名的全能农机手和种粮大户。通过现代化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及土地使用率,农忙时他带领合作社成员在商南县境内以及河南、湖北等地的几十个镇村开展机耕、机播、机收等作业服务,累计收入超过100余万元。同时,越来越多的农户感受到土地流转、机械化种植带来的便利,每到播种、收获时节农机手们都忙得不亦乐乎,身上的钱袋子鼓起来了、幸福生活也更有盼头了。
说到下一步打算,明道德信心满满地表示,“国家是我们老百姓的坚强后盾,我们也应该对于农业产业越来越有信心,我作为毛河村的种粮大户,更应该将粮食安全稳记于心,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,实行机械化、规模化种植,杜绝耕地撂荒,进一步实现稳粮增收。